近年来,寧国市紧扣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以“千万工程”為引领,将建设彰显山水徽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為“一号工程”,深耕县域特色產业,激活乡村发展动能,先后斩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等荣誉,已连续4年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走出了一条具有寧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立足本地资源稟赋,精准布局打造山核桃、畜禽两大骨干產业及中药材、茶叶、蔬菜(竹笋)三大优势產业的“2+3”特色產业矩阵。其中,“寧国山核桃”种植面积达40余万亩,年均產量与加工量均超1万吨,全產业链產值约21.54亿元,成功获评中国特色农產品优势区﹔畜禽產业形成“首农种—海大饲料—顺安养殖—云燕销售—司尔特处理”全產业链闭环,產值突破50亿元﹔茶园面积约8.4万亩,连续11年躋身全国重点產茶百强县﹔竹林面积61.94万亩,稳固“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元竹之乡”地位。
围绕绿色食品產业升级,推进“固链、强链、补链”三大行动——以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固链,以加工提档升级强链,以產业融合发展补链,全力创建长三角绿色农產品生產加工供应基地。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15个(其中国家级2个)、国家农业產业强镇1个、省级现代农业產业园3个,詹氏、顺安等6家企业入选省长三角绿色农產品生產加工供应示范基地。
為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创及家庭农场示范场省、市、县三级联创。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50余家、家庭农场1900余家,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18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149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以上23家),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农业经营主体体系。
在科技赋能与人才培育上,依托农技推广补助项目,遴选160余名农业技术辅导员,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800余户,搭建“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链式推广服务模式。2024年,该市财政投入400万元补贴智慧农机购置,无人机等现代化设备广泛应用於农业生產,推动生產效率提升10倍以上。同时,通过“耕耘者”振兴计划、乡村產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等,每年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300余名,科技特派员制度实现90%以上行政村全覆盖,為乡村发展注入持续人才与科技支撑。
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两年行动计划,建立“村级申报、镇级统筹、市级调度”的项目化推进机制,整合资金5000余万元,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资助、金融风险补偿等方式,推动村集体经济提档升级。该市创新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审核入库制度,推广“抱团发展”模式,探索“村级联盟”“村社共建”“村企合作”等多元发展路径。2024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1亿元,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达96个,较2023年增长71.4%,村集体经济实力显着增强。
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推进“1580”计划,截至2024年已建成省级中心村49个、市级中心村35个,完成292个美丽宜居自然村整治,农村垃圾治理、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覆盖率均达100%。其中,青龙乡龙阁村等试点“零碳乡村”建设,年减排二氧化碳50吨,同步带动绿色民宿等新业态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產业振兴协同并进,让村民在乡村蝶变中共享生态与经济双重红利。(柯寧)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