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宇:我们的青训最痛苦就是小升初人数下降教练也有局限
时间:2024-01-31 13:07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近日,中国男足前队长、四川足球名宿马明宇接受了《成都日报》的采访,谈到了自己做了20年青训的理解。

  自下而上的探索是有益的,也是中国足球最缺乏的。重要的是继海在做这件事,着眼于中国足球未来,而不是停留在总结过去、批评现在。

  关键是青训政策如何落地、如何监督。能不能让更多的初高中生走上球场,才是值得关注的重点。日本高中联赛有4000多支高中球队参加,让中国球迷每年羡慕一次。国内一个人口上千万的大城市,能有几支高中球队?但我们痛苦的是就在小升初,到了五六年级,人数就急剧下降,到了初中就没有几个人了。

  考虑到青训的长期性和艰苦性,很多优秀教练和退役职业球员很难静下心来扎根基层,很多年轻教练也很有局限。我在日本考察时发现,他们的青训教练一方面可以获得培训收益,另一方面也可以领取足协的资金补助。还有,别人的青训教练都很爱学习,很多都自费去欧洲“充电”……

  我认为标准才是最重要的,所谓纲举目张。什么才是好的标准?我们正在梳理这个标准,当然不是我一个人在做,我们还有外教团队、职业教练团队、青训教练团队,大家一起来梳理制定这个标准。比如说,传控是有球情况下的打法,无球情况下也应该这样,去给对方更大的压力,就是现在足球的规律。我们需要彻底地改革,从足球标准做起。中国过去这些年的青训模式和经历是失败的。我们经常盯着国家队的成绩,其实很多技术和意识,包括对足球的理解,早就定型了。成长阶段没解决好的问题,成年队就开始还账了。

  这也是与时俱进嘛,做视频号只为足球文化。以前搞直播主要是分享对足球和青训的一些切身体会。但今后会以短视频形式为主,以足球技术标准和青训标准方面的内容为主。搞了20年青训也培养了一些国脚,但还是不满意,团队的目标,就是未来培养出更多能在欧洲踢球的苗子,这也是我的人生下半场,现在重新出发。

  没办法,曾经我也是风雨无阻陪着孩子训练的家长,四年级之前,我们在离家十几公里外的青训机构练球,我每天接送,更远的还有每天40公里。可最终还是妥协了。现在五年级了,孩子隔三差五在学校球队练练。而学校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几乎没有人再练球了。也许明年我们也不练了。你问为啥,请看下面这一张期末数学考卷。一共8张,几乎都是这个量……可想而知孩子学业的压力有多大了。咱的孩子不是天才,不可能一边每天训练到7点半,一边还语数外都跟得上。没办法,真没办法。

  已经形成恶性闭环了,职业队难进,即使花费大量金钱进去了,能赚钱糊口的仅限少数人,这比念书找出路的难度高了太多,普通人谁会把自己娃往火坑推?

  我说两个人吧,第一个人,脑子很笨,初中毕业考了个中专,后来考进一个大专,然后进了法院做文员,后来考出了司考,去做律师,现在一年收入三十多个第二个人,从小踢球,也是梯队里面从小踢到大的,后来被淘汰了,家里想办法给他找了份工作,机场地勤,给人搬行李的两个人,一个读不出书,一个踢不出球,都不算太成功,但境遇是天差地别,所以很多人会放弃踢球改读书,读书性价比真的高

  所以把大学联赛很有必要,大学联赛带动高中联赛,高中联赛带动小学联赛。同时全面普及高中,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大幅度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孩子9岁上小学,之前都是玩儿,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如果我们有健全的校园竞赛体系,那么学生18岁之前能踢9年比赛……

  唉,我们的苗子总是在各个环节中被“淘汰”了,升学压力、家庭背景、资金水平,不是没人能踢出来,只是到了一定阶段,足球梦就戛然而止了。急功近利的环境下,这些东西环环相扣,很多东西生来就决定了一生,梦想变得扯淡。

  我家闺女,不是练足球的,练的是篮球。平时训练周一、三、四,每天2个小时。周末训练周六、日,每天4个小时。寒假保底18天,每天4个小时。暑假保底45天,每天4个小时。肉眼可见年级越高,参加训练的人越少。第一,几年下来,自己孩子有没有天赋,家长也能看出来了,所以一旦和学业冲突肯定选择学业。第二,孩子有点天赋,但是年级越高,作业越难越多,没法兼顾,家长大多数还是会选择学业。毕竟大多数人都是普通家庭,读好书上好学,更能让人看见希望。体育是金字塔式的,哪个家长愿意自家孩子当基石。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