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上北大25岁自杀他留下一首诗火了数十年如今人人都会背
时间:2024-03-07 19:32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这是现代诗人海子在人间留下的最后一句线岁考入北大的他,仅用了10年的时间,就给我们留下了200万字的诗歌文献。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却在25岁在人间留下最后一首诗《春天,是个海子》后,写下遗言以卧轨自杀的方式离开了人间,或许他并不是想卧轨,而是想好了迎面走向奔驰的火车。

  拥有如此强大的能力和美好的人生,却选择这样一个结局,海子的医生确实让人不解,为何他会自杀呢?他留下让我们学生时代都传颂的诗歌又是什么呢?

  海子本名叫查海生,1964年出生在安徽怀宁县的一个村子里,家庭生活的困难并不能阻拦海子对学习的热爱,反而让他有了改变一生的想法。

  1968年,年仅4岁的海子在当地公社就参加了“毛泽东语录背诵比赛”,展现出了和同龄人不一样惊人的语言天赋。

  在父母辛苦的照顾下,海子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学霸,可随着弟弟们的出生,家庭生活的拮据让他不得不考虑现实问题,为了能尽快“远离”这样的生活,每当他放学之后就会帮助父母照顾家庭,一直到15岁那样才彻底改变。

  1979年,在高考恢复之后,15岁的海子参加了高考,虽然年龄很小,但是他还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法律专业,对于父母来说,这无异于是一件让全村人都高兴的事情。

  因为进入大学之后,就能够分配一个铁饭碗的工作,以后生活更是不用担心,脱离贫困可以成为现实了。

  当时舒婷的诗歌《致橡树》在国内文学期刊上广为流传,这让海子阅读之后倍感兴趣,由此开启了自己的写作之路。

  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海子结识了中文系的骆一禾和学弟西川,三人成为了“北大三剑客”,经常在一起创作诗歌。

  1982年,18岁的海子大学毕业后,被分到了中国政法大学担任老师,这也是他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但也是他生命的终点。1989年3月26日,在留下遗言之后,海子选择了在和被山海关卧轨自杀,以安娜卡列尼娜的死亡方式了解了自己。

  可惜的是海子并没有如他诗歌《春天,十个海子》中一样复活,这里面充满了绝望和对死亡执着认同的情感,但是并不是绝望的,而是十分壮美,或许他早就预知了自己的死亡。

  海子感到渺小、迷惘和缄默,并感到了死亡的降临,“倾心死亡”是海子对艺术和生命的一种终极式的哲学理解,可让人奇怪的是,在自杀之前,海子还曾发表过另外一篇诗词,那就是让我们几乎所有人都学习过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其中诗歌开头海子表示“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之后又表达了自己想要过的生活,一种自由温暖的气息,丝毫看不出有任何自绝于世的想法,那么到底为何海子会选择这样的自杀方式呢?或许诗歌就是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的一种方式。

  海子自杀之后,引发了文学界不少的猜想,一个有着稳定工作、稳定收入和高学历的天才,为何要选择这样一个方式了解自己呢?

  在海子创作的诗歌中,有许多都是关于感情的,比如《女孩子》,海子描绘了一个女人离开自己的场景。

  再比如《失恋之歌》,海子表达了自己失去感情的痛苦,仿佛自己的人生因为失去感情变得毫无意义一样。

  因为在《姐姐,今夜窝在德令哈》中,海子表示自己在寻找一个女人,一个比自己年长的女人,不过最后他却并没有看见这个女人,只能一个人寂寞地回了家。

  情感上的需求可能是海子最想要的,但是无论怎样,他再也没能找到那种感觉,而是只能沉浸在永无止境的创作中,因此他才会在几年的时间里留下200万字的诗歌。

  不过海子的好友、同为三剑客之一的西川曾经表示过,可能就是海子的性格,是他自杀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在海子的眼里,可能一切的事物都应该和他想象或者和他笔下写作的一样,可惜现实并不是他所想象的那个样子,让他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恐惧,灵魂早已跟随这诗歌的海洋飘走了。

  可能就是因为海子思想上的偏执,导致如今他的诗歌只有很少数人熟知,其中最熟知的应该会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了,因为这是海子诗歌中少有的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诗歌。

  当然,海子内心真是的世界我们永远无法得知,不过他所留下的诗歌能够让我们了解到一个充满浪漫灵魂的他,或许他真的在最后一刻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了!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