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人才是企业的核心驱动力。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西北油田采油三厂,多年来始终坚持“为企业增效尽力,为员工成长尽责”理念,持续推进人才素养提升,探索人才培养融合路径,蓄满人才“活水”。近5年来,他们在国家级竞赛中斩获两枚金牌、1枚银牌、4枚铜牌,在集团公司各项比武中获得1枚银牌和两枚铜牌,向兄弟单位、上级部门输送各类人才68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今年4月,何逸菲、李天明、崔景凯等入职半年多的3名新员工,在采油三厂一季度采油工技能竞赛中,从参赛的22人中脱颖而出,斩获前三名,实现了从优秀学生到合格石油工人的转变。
近3年,共有79名大学毕业生走出校园,来到戈壁大漠,将采油三厂作为职业生涯的第一站。为了帮助新员工尽快完成角色转变,采油三厂为新入职员工配备思想导师和技能导师,利用“双导师”模式,提升业务能力、提高政治素养,助力新员工成长。
2023年参加工作的刘清雅入职后,同集团公司特级技师、劳动模范刘勇签订了师带徒协议。在刘勇的指导下,刘清雅参与完成了“提高三号联合站外输原油含水合格率”QC项目研究,并获得了油田QC项目小组一等奖。
采油三厂大力支持青年员工参加业务讲堂、比武竞赛。青年员工在竞赛中摘金夺银、彰显风采的同时,快速成长成才,成为岗位能手、业务骨干,成为该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24年,共有12人在西北油田各类竞赛中获得奖牌,其中5人获得个人第一名。参加工作只有两年多的肖先恒、魏永恒,先后获得全国采油工、采气工竞赛铜牌。
去年10月,该厂在西北油田率先开展竞争性选聘,涵盖各单位部门的7个岗位,共有36人报名参加,为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拓宽了路径。笔试、面试后,当场公布排名,竞聘结果在全厂范围进行公示,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为了充分挖掘员工潜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该厂通过青年员工内部轮岗、业务骨干外派挂职、基层干部调整交流,激发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2024年度实现内部轮岗13人次,到兄弟单位及地方政府挂职交流5人次。“按照计划,将在二季度启动今年的岗位轮换工作,让基层与机关实现交叉互动、双向奔赴。”该厂人力资源室经理付虎子说。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丰富了青年员工的岗位经验,也为基层干部梯队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年47人职称得到晋升,46人职位得到晋升,6人提拔为基层干部,一批又一批经过多岗位锻炼的基层人才,逐渐成长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目前该厂共有基层干部67人,其中80后46人,90后15人,通过能上能下、有为者有位的良性竞争机制,该厂逐步构建起梯队型人才队伍。
随着油气开发的推进,面对制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采油三厂不断完善内部分配机制,持续推进揭榜挂帅制度,鼓励技术人才主动请缨、攻关难题,激发创新热情与主动性。
魏林杉是该厂开发研究所的技术骨干。在主断裂深部调水治水项目攻关中,他带领团队改进建模方法,探索出解决底水抬升的新思路。截至目前,已累计实施深源堵水5次,阶段增油0.6万吨。工作以来,他累计参与揭榜挂帅项目5个,完成技术创新7项,实现增油8.6万吨。去年10月份,他晋升为开发所副所长。
为厚植科研土壤,激励技术人才迎难而上、勇攀高峰,该厂根据岗位人员在油藏开发、降本增效中取得的成效,每月下发差异化科研津贴,实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2024年共激励1308人次,实施科研津贴差异化分配59.63万元,差异化奖励月度绩效33万元。(连鑫龙 赵瑞学 唐睿)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