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头”等烦恼了解偏头痛的防与护
时间:2025-04-21 08:54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周慧娟(1990—),女,护师,本科,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士,主要从事消毒供应中心护理。

  春天本应是万物复苏、心情愉悦的季节,可不少人却饱受偏头痛困扰,苦不堪言。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疾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应对偏头痛的防护方法吧。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神经系统疾病, 它主要以一侧或双侧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性头痛为主,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春季,偏头痛高发,主要与春季的气候特点相关。春季气温多变,早晚温差大,人体的血管和神经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血管收缩功能容易出现紊乱。同时,春季风邪盛行,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头部为诸阳之会,风邪易侵袭头部,诱发偏头痛。

  头部暴露在外,当受到风的吹拂,尤其是冷风,会使头部血管收缩,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引发偏头痛。

  某些食物可能会引发偏头痛。如巧克力、腌制肉类、酒精等,含有的酪胺、苯乙胺等成分,可影响脑血管的舒缩功能,诱发头痛。

  长期睡眠不足、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等,会使身体和神经处于紧张状态,打乱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的平衡,增加偏头痛发作的概率。

  用猪脑1副(洗干净,去血筋)、天麻10克 、生姜1片,清水适量,共放瓦盅内炖熟。每日或隔日服1剂,趁热服食。此方中,猪脑能治头风及眩晕;天麻性味甘平,有平肝息风、安神止痛的功能。

  川芎10克、白芷6克,鱼头1个,生姜1片,清水适量,合炖,饮汤食鱼头。此方中,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鱼头能补脾益气,对风寒头痛有一定疗效。

  冬桑叶、杭白菊各10克,薄荷6克,沸水冲泡代茶饮。此方中,冬桑叶性味苦寒,祛风清热,治头痛目赤;杭白菊性味苦平,平肝明目、清热解毒,治诸风头眩肿痛;薄荷味辛,有疏风散热之功,可治头风头痛。

  山楂30克、荷叶12克,用清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弃渣饮用。此方中,山楂性味酸甘,能化淤散结;荷叶性味苦涩,外发清阳,治头风、眩晕。

  可选择风池、风府穴等,每穴按揉20~30次,每日2~3次。以达到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促进经络气血运行的目的。按摩时,应注意力度适中,指甲修剪平齐,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在对偏头痛患者进行刮痧治疗时,先用刮痧板蘸取少量薄荷油,用角刮法在百会、四神聪、风池穴等相应的部位进行刮拭,操作时需用力均匀,每个部位刮拭10~20下,轻微出现痧斑或痧块时即可停止。刮痧疗法可帮助偏头痛患者醒脑止痛,达到疏风清热、活血化瘀,促进气血运行的目的。注意避风保暖,刮痧后少量多次饮温水,1小时内勿洗头。建议每周1次,症状缓解后改为每月1~2次(过度频繁易耗气)。

  选百会、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穴,可温通经络,散寒止痛,适合虚寒或气血不足者,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减轻偏头痛的症状。艾灸过程中避免直接灸头面部。可选用温和灸或隔姜灸,每穴灸不超过10分钟,每日不超过20分钟,艾灸时不能距离皮肤太近,以免烫伤皮肤。灸后注意休息,少量多次引用温开水,避免受凉,当日勿洗澡。

  每日尽量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选用遮光窗帘和静音耳塞,减少光和声音的刺激,睡前可用温水泡脚安神,避免服用含咖啡因及酒精的饮品。

  有助于释放压力,增强身体素质。可选择如散步等有氧运动,每周坚持,以后背微微出汗即可,能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学会调节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可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态平和。

  多吃富含维生素B2、镁等营养素的食物,如小米、荞麦面、黄豆、蚕豆、豌豆、冬菇、紫菜、桃子、桂圆、核桃、花生等。多吃这些食品可缓解焦虑的情绪,还有助于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减少偏头痛发作。另外建议日常饮食重点健脾养胃,健脾食疗可给予山药、薏米、芡实、大枣等适量熬粥喝,以健脾补气。

  选川穹、决明子、薄荷等填充枕头,清肝明目、缓解头痛。侧卧时,枕头压缩后约一拳高度为宜,避免趴睡,枕套每周清洗,枕芯每3个月晾晒除螨。

  在风大的天气,尽量减少外出。若必须外出,要做好头颈部防护,如戴帽子、围巾等,避免头颈部直接暴露在风中。不要早晨及睡前洗头,洗完头马上吹干,避免寒湿入侵。

  芳香疗法是一种利用纯植物精油的气味来调节身心状态的疗法,在治疗偏头痛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和优势。将植物精油与基础油(如甜杏仁油、 葡萄籽油等)按一定比例混合,涂抹在皮肤上,通过按摩的手法,使精油渗透到皮肤和血液中。可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的作用。适用于由颈部、肩部、头部肌肉紧张引起的偏头痛。

  [5]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中国偏头痛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2022年)[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43(5):517-526.

  想查看更多有关“中医护理”的护理科普文章,试试“号内搜索”吧!点击本公众号下方的“护你健康”菜单,进入“中医护理”标签,即可阅读相关护理科普文章!

  如果您有更多有趣的/实用的/专业的护理科普文章欢迎来稿,点击底部菜单“护你健康”栏目,进入“科普投稿”,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即可完成投稿,感谢您的支持!咨询电话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